首页 > 我戾太子只想被废 > 第497章 ‘摩诃衍那’了解一下

我的书架

第497章 ‘摩诃衍那’了解一下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刘彻的“推恩令”得以顺利实施。

是因为景帝时便已经开始削藩,而且还因此引发了“七国之乱”,在平息叛乱的过程中,藩王的势力还得到了进一步的削弱。

因此刘彻推出“推恩令”的时候,那些诸侯王已经失去了与其抗争的能力,不得不被迫接受。

这个问题刘据自然想得很清楚。

如果是迪丽拜尔自己强推“推恩令”,那么五部翕侯必定立刻发生叛乱。

因为大月氏王族已经没有了对五部翕侯的绝对压制力。

不过刘据掺和进来,情况立刻就不一样了。

刘据的身后是大汉,是“西约”,匈奴人如今听到他的名字几乎都到了小儿止啼的地步,何况此前被匈奴人险些灭国的大月氏……确切的说,应该只是大月氏内部的五个大一些的部族?

因此,在大月氏推行“推恩令”,条件也同样无比成熟。

同时因为是“推恩”,名义上自然是以赏赐的手段来分解五部翕侯,并且短期内获利的人数要比受损的人数多得多,支持的声音也一定会比反对的声音更多。

如此“仁政”。

非但不会在大月氏国内引起内乱,还会给迪丽拜尔带来仁慈的美名。

这便是不动刀兵分解五部翕侯的至高阳谋。

当年刘彻就如此轻而易举的彻底消除了藩王的威胁,时至今日所有的藩王都得乖乖听话,这才有了此前刘彻一句话便可“酎金夺爵”的局面。

哦,感谢父皇和主父偃的智慧。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满级人类,做起事来自然更加事半功倍。

于是。

过了这夜以后,五部翕侯便暂住在了王城之内,城外的五座侯府也进入了筹备选址的阶段。

而迪丽拜尔的使者和五部翕侯的亲信,则一同带着王命前往了五部翕侯的领地,在他们还活着的时候,便对他们的子嗣进行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分封,每个部族的领地和族人,少的被分成了十几份,多的则被分成了几十份。

这样的小部族,自是彻底失去了与大月氏王族对抗的资格。

而受损的,则只有五部翕侯与他们各自的长子。

并且刘据还顺势在刘彻的“推恩令”上进行了因地制宜的改进。

刘彻的“推恩令”,是在藩王死后才由子嗣分割领地和食邑,这个过程自是需要数年或是数十年,甚至是几代人才能达到目标。

而刘据的“推恩令”,则是藩王有一个子嗣成年,就要分一份家。

如此这个过程自然也会大大缩短,几乎是这道法令推出的时候,便已经初步达成了政治目的,再过个数年或数十年,这些所谓的藩王真就只能以家庭为单位计算了。

至于藩王的俸禄和供养问题则不需要担心。

至少在大月氏,藩王都是拿着领地和族人自负盈亏的,大月氏给他们提供的俸禄和供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藩王还要向大月氏王室纳贡。

因此根本不会出现明朝那样几代下来,藩王的俸禄和供养耗费比军费都高出几倍,生生拖垮朝廷的情况。

“唉……”

大月氏王城的一处别院内。

五部翕侯或站着,或坐着,或来回踱步,每每有视线交汇,便只能换来一阵摇头与一声叹息。

他们自是不愿接受这样的结果。

如果他们还在自己的领地上,哪怕只是听闻到一丝有关“推恩令”的消息,为了自保也会立刻起兵。

虽然有刘据的助力,他们起兵的胜算自是极小。

但起兵又未必非要推翻王族,亦可自立为王,能抵抗就抵抗,抵抗不住的话,不管是北边的大夏国,更北边的花剌子模,还有西边的匈奴和安息国,都可以成为他们自保的选择,总好过这般任人宰割。

而现在,他们却不得不接受刘据和迪丽拜尔的恩惠。

被迫留在王城,等待那五座侯府修建完成,然后住进去做一个吉祥物。

他们并不怀疑如果不妥协的话,刘据会取走他们的性命。

因为刘据只需要确保在“推恩令”推行之前将他们留在王城即可,死的也是可以的,封闭消息便是。

一旦“推恩令”在他们的领地完成分封,他们是死是活就已经不重要了,甚至就连他们的子嗣都未必会在意他们的死活。

而刘据之所以给他们自己选择的机会。

不过是顾及迪丽拜尔的名声,又或是迪丽拜尔心中真的还记得他们的功劳罢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恩德”?
总之,他们每个人都明白,如今大势已去。

或许在这五座即将开始建设的侯府中颐养天年,对于他们来说正是最好的选择。

怪只怪他们没能提前觉察,阻止迪丽拜尔与刘据的婚事。

迪丽拜尔与刘据成婚的那一刻,他们的结局便已经注定……而现在,大概就是众多注定的结局中,最好的那一个了吧?
看看匈奴。

再看看忽然多了一个年轻国母的乌孙。

与大月氏和亲的,可是促成了这一切的大汉太子本尊,他们何德何能,可以与这位大汉太子抗衡?
想到这里的时候。

贵霜候毗卢伽与其余四部翕侯目光再次交汇,眼中忽然多了一丝释然与庆幸:

“诸位,或许这个结果也不赖?”

“起码我们活了下来,还继续保有侯爵,这说明天汉太子终归手下留了情,并未打算将我们赶尽杀绝?”

肸顿侯长舒了一口气,苦笑着接茬。

“说的也是,就算我们起兵反抗,有天汉与西约在,连匈奴和安息都朝不保夕,我们又能去哪里呢?”

高附侯也是无奈的叹道。

双靡侯沉吟着做了个总结:

“我们距离天汉和西约太近,本来就没有多少选择的权力,如此或许也挺好……”

“说起来,我最近见了几个自身毒来的传教法师,与我讲解了一门名为‘摩诃衍那(大乘佛法)’的教法,讲究利己、利他、利益一切众生,精进智慧与觉悟,最终解脱一切烦恼成为超然物外的佛陀,你们要不要了解一下?”

“相信我,领悟了‘摩诃衍那’的教义,你们的内心也会变的平和。”

“再说,你们内心不平和,又能怎样?”
……

刘据踏上归途的时候,除了汉军的主要将领相送,各国国王也都派来了使者。

这些使者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是来送别刘据,顺便试探刘据的口风,试图搞清楚他这是一去不回,还是参加完封禅大典还会回来的。

与历史上的班超一样。

大多数小国都不希望刘据回去,因为有了刘据和“西约”之后,他们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安全和平等,这些年再没有周边大国能够对他们轻易用兵,就连匈奴也不行。

正所谓由奢入俭难。

体会过真正的安定生活,他们如今最担心的便是刘据离开之后,其他的人无法再维系“西约”,说不定匈奴都有可能卷土重来,令他们再次回到此前那种朝不保夕的状态。

因此这些小国的使者一见到刘据就飚起了演技,一个个痛哭不止,纷纷极力挽留。

好在刘据答应他们,待封禅大典过后八成还会重新回来主持大局,方才让他们勉强松开了刘据的裤管子。

这是一个好现象。

依赖是一种习惯,依赖的久了,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归属感,归属感便是民族融合的开始,便是自古以来。

而另外一部分使者,则带着大量的礼物而来。

他们的礼物也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献给刘据的礼物,另外一部分则是献给刘彻的贺礼……他们将会跟随刘据一同前往大汉,参与封禅大典的观礼。

本来刘据这次回去,就只打算让最开始带来的那八百建章骑随行。

如今有了这部分使者同行,这前往长安的队伍,瞬间就达到了三千余人,而且其中运送礼物的车马比例极高,生生组成了一支延绵近十里的大型车队。

这倒也不是什么坏事。

如此阵仗的车队到达长安,非但能够彰显刘据在西域的功绩,亦能给刘彻好好的长一次脸,给世人瞧瞧什么才叫万国来朝!
至于与刘据一同回京的人选嘛。

桑弘羊、苏武、司马迁等人早已内定,他们要么也是时候回去复命了,要么便还有其他的使命。

比如司马迁,这个家伙几乎是跪下来哀求刘据带他一起回去的。

那可是封禅大典啊,他必须要亲眼见证,否则便愧对他史官世家后人的身份。

桑弘羊则是刘彻点名让他回去的……

刘彻心里始终都有乘龙登仙的希冀,传闻中黄帝乘龙登仙,便有一众亲信臣子相随,而要让刘彻选择有资格与他一同乘龙登仙的臣子,桑弘羊肯定得算一个,这样的能臣哪怕去了天界肯定也有大用。

再至于刘据的表哥霍光,则不需要考虑这些。

因为他自两年前回去复命时,便已经留在了长安,一边继续给刘彻做奉车都尉,一边给刘据通风报信。

其实这些人都不必提及,如今西约已经稳定,刘据又制定了明确的“上帝之鞭”方略,只要留下部分稍有能力的将领与官员,维持现状肯定不在话下。

而刘据真正要带在身边的人。

除了郭振与一众近卫之外,便是韩凌和迪丽拜尔。

韩凌的身孕如今已经有六个月了,将她留在西域刘据自然不放心。

同时为了照顾韩凌,刘据还选择了提前出发,如此便不必在途中走得太疾,再加上这一路上驿馆也完备了许多,就连道路都得到了修整,出现意外的概率小了很多。

而且刘据计算过时间,这一路赶回去,韩凌应该到了长安之后才会生产。

如此义妁这个专业的女医也能帮得上忙,绝对比将韩凌留在西域更令刘据安心。

迪丽拜尔也不必多说,她自嫁给刘据之后,还未曾拜见过刘彻这位公公,还有卫子夫这位公婆,于情于理都该随刘据一同回去补上礼仪。

其实这么做是有一定风险的。

因为刘据将韩凌和迪丽拜尔一并带回去,倘若刘彻真对他有什么想法,那么这次就等于是将鸡蛋放在了同一个篮子里,一不小心就要被一锅端了。

不过刘据既然敢这么做,自然便是心中有底。

无论刘彻究竟有什么想法,又或是打算做什么,刘据都已经有了应对之策。

是心照不宣,父慈子孝?

还是亮出底牌,被迫父慈子孝?
亦或是以一种不为人知的方式真的在封禅大典上乘龙登仙……

那就看刘彻如何抉择了,刘据始终就在那里,只想做一个安静的大孝子。

……

在刘据出发之前,使者赵谦早已提前出发,返回长安传信去了。

因此当刘据这支庞大的队伍才到达玉门关的时候,刘彻便已经收到了赵谦的回禀:

他这个多年未见的逆子终于要回来了!

这次回来不仅是为参加他的封禅大典,还带回了两个尚未正式见面的儿媳,也算是一次跨越万里的省亲!

“好!好!好!”

刘彻激动连道了三声好,紧接着却又问了一个内心同样关心的问题,

“相关西域的事,他也已经全部交代完了吧?”

“这……”

正等着接受刘彻褒奖的赵谦不由愣了一下,一时竟没听明白刘彻这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何况他也不确定什么叫做“全部交代完了”,这次去西域传诏又没深入了解,自然不知该如何回答。

苏文眼见赵谦卡壳的同时,又向自己投来求助的目光,于是故意顺着刘彻的意思提醒了一句:
“陛下的意思是,太子殿下这回将妻子都带了回来,应该就不打算再回去了吧?”

“回、回禀陛下,微臣并未询问殿下此事,实在不敢妄下结论。”

赵谦总算明白过来,连忙躬身如实答道。

然而刘彻听了苏文的话,却是目光一亮,瞅了苏文一眼点头道:

“你倒是提醒了朕,这个逆子既然将妻子都带了回来,自是已经全部交代完了,自是决定回来尽他的孝道,朕又何须多此一问?”

(本章完)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