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 第904章 读书人的传教方式

我的书架

第904章 读书人的传教方式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收集王好贤的罪证太简单了,佟松月写封信回去,便从被折腾的不轻的海州士绅处得到来一大堆王好贤以及他徒众的恶行。

万历皇帝重掌辽东政坛的好处这时也显现出来。

无论李家掌控的辽东军事卫所,还是杨镐掌控的辽东行政部门,一直到熊廷弼掌控的监察体系。此刻辽东上下政局,在熊廷弼这个帝党面前是完全通达的。

佟松月的证据送到宁远,熊廷弼立刻就把它做入档中。

同时,辽东的各大报刊纷纷开始刊载自然科学文章。

辽东报刊的阅读者乃是有知识的小资产者和小地主。这些文章表面上是在介绍辽东这几年的气候变化耕种情况,实际都是为了新边疆派的理论宣传打基础。

王文龙则派毛文龙迅速到山东筹粮,他豁出面子,半月间便弄到了五千石粮食,之后再从福建慢慢还给山东当地就是了。

跟着梁船一起北上的,还有大批王文龙的信徒。

他们的主要成员来自山东海员学堂、京城物理社、《管窥》报社、京城国子监,还有几个工部衙门中的技术官僚、礼部衙门中的数学天文专家。

这些人表面身份上都是文人,另一重身份却是三一教信徒、儒家新边疆学派骨干、农业军事天文专家。

他们是王文龙理论的最激进支持者,各个都有强烈扩张心态,主张以铁和血扩张大明疆土,用不断扩张解决大明问题。

由于这群人多少沾点魔怔,王文龙过去对他们敬而远之。

此时他们突然受到王文龙呼唤,颇为兴奋,一群人携亲带友,浩浩荡荡几百人便直奔辽东。

这些扩张主义者提供理论支持,三一教徒则需负责宗教事务。

辽东和山东的海员之中有大量三一教徒,收到王文龙的消息,立刻开坛放香。

一群人带着三一教的组织经验,也来到辽东共襄盛举。

大量的宣传材料在宁远被炮制出来,三一教和边疆学派的宣传队也正往海州进发。

王文龙的宣传刚刚开始还没看见效果,倒是海州的东大乘教反应灵敏,迅速利用报纸上的科普文章造谣。

就像王文龙前世的邪教,六七十年代攀扯外星人、基因、电子、核理论,到了新世纪又转向量子纠缠、多元宇宙。

邪教喜欢用新鲜知识为自己的理论背书,放在万历年间也是一样。

东大乘教拿着辽东的报纸对海州百姓表示:辽东的气候异变证明了末世天劫即将降临。

这场天劫会要了天下九乘九百姓的命。

百姓只有相信王好贤跟随东大乘教诚心修行,才能够躲过天灾。

最后他们图穷匕见:所有不遵守东大乘教理论,反对东大乘教宣传的人,都是天劫的助手,乃是天生之恶魔。

在东大乘教这样的宣传下,甚至连海州的府库都遭了秧。

一些东大乘教信徒宣传,为了带领信徒度过天劫,必须要把辽东的资源都控制起来,给王好贤烧香使用。

结果就是几百个海州东大乘教信徒跑到衙门去,要求将府库转给东大乘教使用。

海州的官府自然不答应,直接被群情凶凶的信徒冲入佥事府,在大堂上乱涂乱画,贴满了符咒。

海州的行政秩序被大大破坏,而官员们却不敢说什么。

每天都有无数信徒跑到王好贤处贡献财物。

东大乘教收了钱之后也对信徒进行一些救济,但王好贤以及他的徒弟们个个要捞钱,自然是进的多出的少。

整个海州的饥荒情况更加严重。

就在这时,王文龙的运粮队到达了海州。
王文龙的手下没说东大乘教一句坏话,只是单纯的开粥厂,在发放赈灾粮的同时对百姓进行宣传。

王文龙坐镇前线,试验着各种宣传办法的有效性。

最初王文龙觉得最有效的办法大概是三一教的道长现场免费画符,但实际坐下来才发现,百姓最接受的居然是边疆学派学者们的宣讲。

无数百姓一边吃着热粥一边听着救荒瓜菜仙人带领福建百姓走出灾荒的故事。

瓜菜仙人带领百姓的办法分为两种:引进新作物、扩张土地。

“便如辽河湾一带的土地,虽然天寒地冻,但是土壤肥沃,那土黑黝黝的,攥在手里都能出油!”

“那地方太冷了,种小麦是种不活的,但能种马铃薯,玉米的生长时间也正好避开了寒冷季节,若是有这两种作物,辽河湾岂不是一片沃野了?”

百姓们身处饥荒之中,听着这些南方来的先生讲着那棒打狍子,瓢舀鱼的未来,个个脸露出期望的表情。

说起来也是讽刺,以前这些文人想通过科普让百姓去扩张土地、种植新作物,没有几个百姓跟从。

但使用宗教式的方法画大饼,这些百姓却一个个迷得五迷三道。

一些边疆派文人甚至在这个过程中学入邪道,宣传内容越发夸张,直接对百姓表示海外有仙山,金银无数,不需要种地,粮食每年都会从树上掉下来。

和东大乘教宣传的米山面山也没啥区别了。

这样的虚幻梦想,却真让许多百姓跃跃欲试。

海州城,东门外。

鞋匠李小才正抱着一碗浓粥在喝。

这粥是福建运来的救灾粮,红薯干掺了陈米做成的。辽东百姓此时的主食是小麦,粗粮则是小米粥和高粱水饭。放在平时这地瓜稀饭辽东人真有些喝不习惯。

但灾荒年月,这浓稠的地瓜稀饭就是绝妙的美食了。

李小才在家里也吃不上这么稠的粥,闻着香甜的地瓜味,便狠狠灌了一碗,喝完粥后还不忘舔干净碗底。

在严寒的天气里,那粘糊糊的米浆很快在他干燥的嘴唇外结成一层嘎巴。

李小才用脏手将嘴唇外的一圈疙瘩也细细抠下来,一点不浪费的卷入口中。

一边吃稀饭,一边听着先生的宣传。

那边疆学派的儒生早已经习惯了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口若悬河的道:
“那美洲富裕啊,海里头的鱼,拿个抄网一捞就是一大条,一条就有十斤,切开了,鱼腹上的油有一指头那么厚,捡些枯柴那么一烤,真香啊……”

“马铃薯的产量之高,那更是非比寻常。一亩地扔着种,一年也能挖三四百斤。”

“用上鸟粪肥就更不得了了,一千斤的马铃薯也能产出来。”

“这都是救荒瓜菜仙人的指点。”

李小才听着他的介绍,羡慕的口水都要滴下来。

此时一亩地的粮食产量才一两百斤,马铃薯正常三四百斤的亩产就已经非常惊人。

上千斤的亩产,那更是只有神话里才有的是。

吃不完的鱼肉,扔着都能亩产几百斤的马铃薯。

早知道有这东西,他还学什么做鞋呀?

(本章完)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