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建宁府,南浦溪沿岸,斗埕村。
王文龙用双手遮住阳光往远处眺望,看着满是疮痍的河岸,不禁叹了一口气。
“再往前面去看看吧。”他对陪同的记者说。
王文龙此次回福建为了尽快返回受灾最严重的建宁府他直接从浙江翻越仙霞关,然后便在浦城坐船通过河道回到建宁。
福建的地形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除了闽东的四大平原之外几乎全是山区,而能够成为大城的地方几乎全是山中的小块平地。
建宁府在此次洪灾中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是府城所在的瓯宁、建安两县,在建宁府城附近就有五条水系汇流,于此合成建水支流,共同注入闽江,这样的地点在遇到洪灾之时自然就是洪水泄洪聚集之处。
这年代的水利设施和后世完全不能比,五条水系在地图上的命名全都是“溪”,但在暴雨之后其宽度却与江河无异。
周边的堤坝根本抵抗不住,溃堤淹城就是必然之事。
此次建宁灾在史书上不过是一句话,读史之人极容易跳过,但实际返回受灾地王文龙才能感到这一句话的重量。
“福建大水,建宁等府丁口失者殆十万。”
十万人,两个县城的规模,占建宁府人口的十分之一,一夜之间就没了。
王文龙回到福建时,大水已过去半个多月,但瓯宁、建安城内依旧满街都是淤泥臭气,甚至在清理污泥时还不时能够挖出淹水者的尸体。
这样的大灾光靠建宁府的赈济已经于事无补,王文龙考察几天之后除自己掏钱救灾之外,又连写几篇文章送到福州去发表,号召四大平原的百姓捐钱,同时还找《旬报》的记者来到建宁实地采访,打算做几期灾区报导专题。
“这水势真大,几乎有大江的规模了,此地百姓真受了苦。”一个全真道士打扮的年轻人跟在王文龙身后,看着眼前惨状忍不住说道。
王文龙问:“道长可看中了修堤坝的地方?”
“发现了一处,”那道士指指远处:“此处地近东山山脉余支,土地坚硬,哪怕发了大水之后,那里的土地也不太湿,可以作为堤岸的依仗。以此为基础打下一道混凝土墙,周边几个村子,未来哪怕遇到同样级别的大水也能保平安。”
跟随王文龙等人巡视河流的本地保正闻言惊喜道:“道长说修了一道堤坝,未来遇到同样大水附近几个村子都能够得以保全?这样休一次河堤能保多少年?”
那道士道:“建阳先生所发明的混凝土凝固之后其坚硬程度与青石无异,若是堤坝修的位置对,保上几百年平安都不成问题。”
保正听呆了。
“你说的是那地方?”王文龙闻言也是精神一振,对众人道:“咱们走到近前去看看。”
这道士名叫段逢紫,道号长嘉子,乃是王文龙从南京带回来的化学专家。
物理社现在在整个江南地区开枝散叶,已经出现多个流派,比如松江的物理社成员擅长研究火器,苏州的物理社成员则擅长冶金,而南京一派的物理社成员专精好几项研究,其中最有成就的便是化工。
几十年前嘉靖皇帝在南方搜罗了一大堆善于炼丹的道士,后来大量安置在南京的朝天宫。
炼丹也算是化学研究的早期阶段,起码得有基本的实验水平,要不然把一大堆原材料加入丹炉中乱烧,真是能把人毒死的。无意之间便为朝天宫聚集了一大批明代化学人才。
段逢紫就是当年嘉靖亲赐金章紫绶的“通真真人”王永宁的徒孙,他在朝天宫中学到了一套烧炼黄白的技巧。
这套术法的最终目的是能够把贱金属烧成黄金白银,实际烧出是一大堆有金银颜色的合金,长期的实验之中,段逢紫自然积累了一些化学实验技巧。
王文龙上一次离开南京之前,受段逢紫之邀到朝天宫参观,便将水泥的烧制课题给了段逢紫。
王文龙所给的配方不是后世有各种性能的现代水泥,而是最原始的波特兰水泥。
此物的配方简单,生产过程也容易理解,总结就是“二磨一烧”。
首先,将所需的粘土、白垩和石灰石混合磨碎,混成大小合适的泥砖,接着,将泥砖送入水窑烧透,最后,将烧结物拿出来再行研磨,所得的粉末就是波特兰水泥了。
如果说把三种原料混合在一起就算三合土的话,波特兰水泥大概也能叫做西洋三和土。但这玩意儿可是妥妥的近现代水泥之父,其性能稳定远不是表现依赖配料工匠技术的三合土可比。
王文龙穿越之前,许多工业革命时期用波特兰水泥建造的建筑还屹立在英伦三岛上呢,几百年都没倒。
波特兰水泥的过程虽然简单,但是想要烧好却也没那么容易,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能将泥料烧透、又不太过于浪费燃料。
段逢紫用了一年多时间研究,终于做出了适合烧制波特兰水泥的水泥窑模型。
这种水泥窑是一种小型的立式窑,与炼铁的高炉有些相像,但是其炉膛大小和烟筒高度都有讲究,比起王文龙最初实验之时等燃料产出比能节省一半。
这一次来到建宁赈灾,王文龙顺便带上了段逢紫,打算在建宁府建造一段水泥大堤,最好能将水泥推广出去。
作为建阳孩子,直到王文龙小时候还有逃大水的经历,他还记得九十年代市区繁华地段的房屋售价很低,因为家乡老人都认为沿河的繁华地段每年夏天都会被水淹,买回来住的不安全。随着国家大力投资水利建设,到王文龙上中学以后,逃水灾这件的事情才渐渐成为记忆。
这年代的建宁百姓不是不知道建大堤的重要性,但是本时古代的大堤都是用泥巴和条石做的,哪怕是条石大堤,没有水泥抹缝的情况下也十分不坚固,过上几年时间,随着石缝中长草,石头堤坝就会渐渐崩解。相比之下水泥大坝的成本和耐用性都有足够优势。
斗埕村保正听了却为难道:“若是要建窑烧制那水泥,还要以此建大坝,所需的钱财恐怕不少吧?村里刚刚受了灾,大户们恐怕出不了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