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事情发展到这里已经出现民变苗头,湖广的官员也害怕起来。
巡按御史王立贤前往调查,然后发现那群兴国盗墓贼挖的根本不是李林甫妻子的杨氏墓,而是南宋抗蒙名将吕文德之妻的墓葬。
吕文德是安徽人,在南宋末年带领家乡樵夫、炭农组成的“黑炭团”抗击蒙古,曾指挥保卫襄阳,参与增援钓鱼城打退蒙哥,因为晚年死守襄阳,亲族多迁来湖北。
合着打从根上挖的那就是忠臣老婆的墓,王立贤因此请求停止古墓挖掘。
但是这时陈奉手下的税官早已经拦不住。
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不是靠挖坟,而是以此敲诈百姓,威胁百姓不贿赂他们就把他们祖坟给刨了。
这可太招人恨了,终于在武昌汉阳闹出民变。
当地市民万余人冲进陈奉的官署,用石头瓦片攻击陈奉,连陈奉自己都受伤,要不是当地官员前来救护,这厮肯定被人打死。
陈奉气焰嚣张,事后对百姓展开报复。
他先指挥兵士用火箭射向百姓的民宅,诱使百姓再次涌向他的住所攻击,而陈凤早已经在宅中埋下上千名甲士,以此为借口就对百姓展开屠杀。
一千多名士兵和上万百姓的对抗,流贼攻城时都不一定能有这样的战斗规模。
巡抚支可大都看傻了,他这才发现陈奉就是个疯子,偏偏陈奉背后有万历保护,他根本没有办法对抗,于是支可大直接向陈奉投降,再不敢管他的事。
陈奉杀人之后将剁碎的百姓尸体扔满大街恐吓市民,百姓的疯狂反抗和陈奉的疯狂镇压几乎将汉阳变成战场。
分巡佥事冯应京抓走陈奉的爪牙,陈奉直接在赐给冯应京的食物里放入钉子想把他弄死,被冯应京当面揭穿。
同时陈奉的下属太监李道在湖口收税,命令隔水的江西南康知府吴宝秀帮他拦截拦下的船只,吴宝秀不从,于是也被李道弹劾“阻挠税务”,万历下令将吴宝秀逮捕。
吴宝秀此去九死一生,不愿带妻子陈氏同去,妻子陈氏清点家中所有财产以及自己的首饰给吴宝秀当做路费。
在吴宝秀被押解当天南康县百姓群情愤慨,几乎再次酿成暴乱,妻子陈氏在家中悬梁自尽,天下震动。
事情闹到如此地步,从官员到百姓,所有阶层全部被得罪。
阁老沈一贯这个老滑头都行动起来,上疏请求万历起码把事件中被捕官员交给巡抚和巡案审理,别送到锦衣卫去关黑牢。
浙党的方从哲等人也全部跟上,但上疏还是全部被万历打回。
汉阳大战后陈奉把冯应京等湖北一众不听他命令的官员告了,万历下场,直接将这些官员全部削职为民。
王文龙说的没错,全国官员对此事的上书已经有一百多份,许多人写了长长的文章,万历根本不看。
这货摆明了要替税官站台,这种情况下徐学聚再是上疏也没用,不如专心在福建管好粮荒的事情,起码还能救济一方百姓。
王文龙同样无奈,好在他知道事情此时已经发生转机。
皇太后已经听说陈氏自杀之事,将会亲自去劝皇帝,万历会下令将吴宝秀释放。
但吴宝秀已经在牢狱之中受了重伤,回乡不到一年就病死,太监震慑地方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事情已经结束,剩下的只是朝堂之上的争论,除了税官太监没有人会满意。
徐兴公叹了一阵气,“读书吧,书还是好的。”
王文龙默然。
两人俱觉无能为力,不约而同想要转换话题。
又看了一会儿徐兴公放下王文龙新写的《欧体楷书九十二法》,评价说道:
“编的真是不错,当为天下学书者之入门。”
不过他也提出意见,“若是在书籍后面附上欧阳询的原作就更好。”
“贤弟可有样书,我当购买一份。”他还是不信任油印书籍的质量,想要从王文龙这里买一份质量好的原版。
王文龙心里撇撇嘴。
徐兴公这货完全就是藏书家思维,不惜工本也要把书籍做到最好,在他看来这本字帖后面附上欧阳询的原作就尽善尽美,却完全不考虑成本和销售。
他所写的范字只需要刻工照着蜡板将字体描个大概就行,细节到不到位都没有关系,但如果要附上欧阳询原作的印刷本,那就必须要找能够模仿出欧阳询笔法气韵的刻工,成本不知要高多少倍。
王文龙委婉建议道:“我以为书籍不过商品,恰如其分就是最好,不必追求尽善尽美。”
后世记载徐兴公成为福建第一大藏书家,但也因为嗜书成癖,大量购书,将家庭弄到“家食弥艰,不得不糊口于四方”的地步。
别看徐兴公现在有钱,但是原本历史中他年老之后还要靠接受好友的接济、帮人写墓志铭维生。
这种情况下,徐兴公还在买书,甚至把买药的钱拿去买诗集。
徐兴公听见王文龙的劝说,却翻着书本摇头。
“书籍本就是尽善尽美之物,余平生最大的乐趣就是读书,若无好书,就是有好饭好衣人生又有何趣味?”
王文龙默然,他发现徐兴公很明白自己在干什么,同时这货和自己的脑回路完全不同,根本劝不动。
徐兴公并不是守书奴,他信奉“传布为藏”的理念,欢迎任何人到他家来借书看,每每有人上门借书,他总是端出茶水以礼相待,如果一本书一看几天他两兄弟还要招待对方衣食,毫无怨言,并且热心和对方分享读书心得,许多贫寒无从致书以观的读书人因此受益。
徐兴公死前家中藏书五万卷,他只要愿意卖书,哪里可能受穷?
这位的志向就是建一个私人公益图书馆,这属于高尚的精神追求,外人拦也拦不住。
两人谈话之时,外间走进来一个工匠对王文龙道:“有金陵客人来访。”
王文龙点点头让人进来。
不一会儿就见到一个年轻客商笑眯眯走入。
“在下乃是金陵万卷楼的魏少杰,特来拜访王老爷。”
一听到这名字王文龙就重视起来。
万卷楼是南京有名的书坊,书刻金陵派的代表,刊刻过许多大部头小说,代表作是万历十九年刻出的《新刻校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通俗演义》。
这书流传到后世非常有名,不单点校清晰,更重要的是书中的每节一张绣像。
万卷楼书籍的刻板手法是标准的建安版画,阴阳线条结合、刀刻雄浑厚重,每一副绣像都可称艺术品。
能印出这样水准的图书,就是刻坊实力的最佳证明。
魏少杰坐下就笑道:“我刚到福州就听说王老爷又有新作,特来购稿。”
王文龙写完《欧体楷书九十二法》之后就放出消息寻找合作,却没想到这才不过几天就有人上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