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王文龙在建宁的讲会结束后原本打算一路走上浙江去,就在浙江过新年,可是他还没能够离开寿宁就被徐学聚急急忙忙的叫回了福州。
这年冬天,福建再次遭遇大灾,徐学聚忙的不可开交,王文龙只能急忙回去帮忙。
万历二十九年终于到了。
年初大明最重要的事件是陈璘带领士兵平了广西苗人的叛乱。
陈璘是行伍出身,最早发迹是因为在家乡广东打击海盗立功,因功成为把总,然后又进山剿匪,一步步混上高位,大半辈子都在广东广西打仗,直到万历援朝战争,他才带领广东兵支援朝鲜,并成为抗倭战场上水军最高领导。
后世被韩国人吹捧到天上的朝鲜名将李舜臣就是在陈璘领导之下参与的露梁海战。
此战之中李舜臣和陈璘部下大将邓子龙一起负责围堵日本岛津弘义去支援小西行长的援军。
邓子龙年过七十率领船只杀入敌群,中弹牺牲,李舜臣带兵划船去堵窟窿也被日本兵船包围,炮弹横飞之中,两人都战死。
之后陈璘又接连派了明将陈蚕和季金去堵窟窿,浴血奋战才终于堵住倭船去路,完成了原本的战略预想。
露梁海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此战全歼岛津弘义所部支援日军,断了想要渡海而逃的小西行长的突围机会,陆上的大将麻贵由此有机会率领明军一举将小西行长包了饺子。
露梁海战毫无疑问是陈璘打下来的,朝鲜名将李舜臣虽然作战英勇,但只是陈璘手下联军军官,可笑的是后世韩国人拍摄李舜臣的影视剧为了表现本民族武将的英勇往往把陈璘塑造成一个蛮横霸道的中国反派,却完全不提陈璘在作战之中的功绩。
去年从朝鲜回来后陈璘又被调去打杨应龙,播州进攻海龙囤最后负责偷袭的队伍就是陈璘和大将吴广的亲兵,陈璘六十多岁的人亲自带着手下士兵衔枚突袭。
而播州之战刚刚打完,才歇两个月,陈璘马上又被调去打皮林。
不过广西皮林这场战争的对手就实在太简单,陈璘正月出发,正月没结束就已经将叛乱平息。
然后陈璘就住在广西不走了,对朝廷说的是要震慑地方苗人,其实主要目的是捞钱。
这就是他的第二个特点,陈璘贼能打仗,但也贼爱捞钱,早在十几年前他刚当上参将,平定罗盘山徭民之乱得到第一个地盘之后就开始坐地捞钱。
方式五花八门,比如陈璘信佛,就在东安营建寺庙,还抓自己手下的士兵出白工,出工不算,甚至勒索他们一起出钱建庙,直接逼出兵变,东安几个州县被乱军烧杀,陈璘因此被御史弹劾,后来还是靠行贿才躲过一劫。
陈璘一生中多次被罢官,基本都是倒在贪污上头,此君跑到朝鲜去监督水军,奉命封锁忠清、全罗、庆尚的港口,不让日军的补给船只进入。
原本明军对于朝鲜沿岸的封锁非常乏力,因为士兵有怯战之心,而陈璘的方式是直接放纵对所有日军船只开抢,并且抢到的东西他和手下士卒按比例分配。
陈璘用此方法后手下简直是舍生忘死,不管是朝鲜船还是日本船,只要不是大明官方的船只全都抢他丫的,一下解决了明军封锁海岸线无力的问题,广东兵上下还挣了不少。
征伐播州的时候陈璘也是老一套,明史记载他派人跑到主将李化龙家去行贿,李化龙是进士出身,父亲也是当地有名读书人十分厌恶这种行为。结果陈璘的使者刚刚到李化龙家就碰见另一位主将“刘大刀”刘綎派去送礼的士兵被李化龙的父亲赶出来,陈璘的使者见了连忙逃跑。
后来李化龙上疏朝廷弹劾刘綎,陈璘则逃过一劫。
不过这一次留在广西陈璘却能在当地做下不少好事,他留在当地就是为当土皇帝来的,加上自己就是广东人,于是迁移了大量子孙,来到广西云贵一带,还大力植树造林,并且培养出了一支苗人队伍,对广西当地的汉化起到极大作用,史称“开拓第一功”。
几十年后满清入关,永历皇帝逃到清远,陈璘的孙子陈懋修还带手下狼瑶兵前去勤王,最后在东安被抓牺牲。
远在广西的胜战算个好消息,却不能影响今年的天气,如果说去年还要等到夏秋两节才发觉气候不对的话,那么今年从年初开始就没有什么好年景。
去年的南美火山大爆发的气候影响越发明显,春季,四川湖广云贵全部报灾,连海南都开始下雪,朝廷只能减免了这些地方的加派田赋,没到二月,大同和宣府又出现流民。
福建的情况稍微好些,但也称不上乐观,去年诏安地震的救灾刚刚结束,回到土地上的百姓却发现天气寒冷的出奇。
对此王文龙只能尽力帮助徐学聚做事,《旬报》的宣传机器也全面开动,号召大家救粮救荒。
与天灾同时发生的是海上贸易的越发繁盛,到了今年福建开海的季节今年的福州府却比去年还要繁荣。
衙门连忙收税,税收正好用来赈济灾民。湘妃纱的销售情况倒因为福州城中百姓商业收入的增加而越来越好,如今每天的销售额已经破了五十两,工厂都快生产不过来。
胡氏和游思义已经张罗着开办第三间工厂,工人完全不用愁,百姓饭都吃不起,有地方招工,拼了命也要进来,更何况胡氏还愿意招女工,招工的消息放出去没多久工厂的员额就已经满了。
有了湘妃纱做榜样,其他机户也发现女子可以做纺织工,而且她们的工资比男子更低,有样学样福州城中已经有许多机户也开始招募女子做工。
湘妃纱的名气已经打响,又有王文龙和胡氏站台,其他品牌根本竞争不过,即使也出现其余的女子工厂,湘妃纱的销路却并不受影响。
二月末,李国仙拿着一沓厚厚的稿纸走进《旬报》编辑部:“王大哥,前五十章《甄嬛传》的稿子我终于改完了。”
王文龙放下笔笑道:“写得倒快,给我看看。”
这几个月李国仙因为有事情忙碌,显然精气神都足了许多,她十六七岁年纪,正是青春活力的时候,精气神一上来模样更加明艳,走进编辑部时都引起旁人侧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