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9章 刘山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上当了吧!
贾张氏见状,心里暗喜,觉得有戏
便继续眉飞色舞地说道:“这小伙子叫阎解旷,是城里人,家里也都是本本分分的人家。而且人家可是初中毕业呢,在这年月,那文化程度可不低了呀。
现在就在咱京城的轧钢厂上班,那可是个大厂子,稳定得很。
关键是呀,这小伙子踏实肯干,又机灵,厂里的领导都挺看重他的,照这么发展下去,将来那可是有可能当工厂的领导呢。
你想想,要是秀华跟了他,那以后不就能彻底变成城里人了嘛,还能过上好日子,多好的事儿呀。”
什么叫做媒婆!
这才是真正的媒婆!
刘母听完贾张氏的这番介绍,脸上瞬间绽放出了大喜的神色
她心里那叫一个高兴啊,自家女儿刘秀华模样长得俊俏,性格又好
就是因为这农村户口的事儿,一直没找到个特别满意的对象。
她和老伴儿心里也一直发愁呢,就盼着能给女儿找个城里人,以后有个依靠。
如今听贾张氏这么一说,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啊。
不过刘母可不是个傻子,短暂的欣喜过后,理智就占了上风。
她心里很清楚,自家女儿刘秀华虽然各方面都挺不错的
但那农村户口就像一道迈不过去的坎儿呀
在这年月,城里人找对象大多还是讲究个门当户对的,就算女儿长得漂亮
可这户口的差距摆在那儿
正常情况下,哪能那么轻易就嫁给像阎解旷那种优秀的城里小伙子呢。
想到这儿,刘母脸上的笑容渐渐收了起来
她目光变得锐利了些,盯着贾张氏,语气里带着一丝质问的意味说道:“贾张氏,你说得倒是好听,可咱心里都明白着呢
我家秀华毕竟是农村户口呀,人家城里的小伙子条件这么好,怎么会看上咱秀华呢?
这里面是不是有啥隐情啊?
你可别是在糊弄我们吧,你得把话给我说清楚了,不然我可不敢信你这一套啊。”
贾张氏一看刘母这副怀疑的样子,心里虽然有点着急,但脸上还是堆满了笑容
她凑到刘母跟前,压低声音,故作神秘地说道:“大妹子呀,你这顾虑我能理解
不过你放心,我既然敢来给秀华说这门亲事,那肯定是有十足的把握呀。
我呀,自有办法能让秀华顺顺利利地嫁给阎解旷呢
这事儿我都已经盘算好了,保准出不了岔子。”
刘母一听,眼睛微微一亮,不过还是将信将疑地问道:“哦?你真有办法?
那你倒是说说,是啥办法呀?”
贾张氏嘿嘿一笑,眼珠转了转,说道:“大妹子,这办法嘛,我现在先卖个关子,反正你就放一百个心好了。
不过呢,我这劳心劳力地给秀华找这么好的对象,还得想办法促成这事儿
那我也不能白忙活呀,你说是不?”
刘母一听这话,心里顿时明白了几分
脸色微微一变,说道:“贾张氏,你的意思是,你还想要好处呗?那你倒是说说,你想要啥好处呀?”
贾张氏也不拐弯抹角了,伸出两根手指头,比划了一下,说道:“大妹子,我也不多要,你就给我二十块钱的媒人钱就行啦。
你想想,我这可是给秀华寻了个好前程呀,以后她要是嫁过去了
那日子肯定过得红红火火的,这二十块钱算啥呀,绝对值了呢。”
刘母一听这话,顿时大惊失色,瞪大了眼睛,满脸的难以置信
声音都不自觉地拔高了几分:“啥?二十块钱?贾张氏,你这不是狮子大开口嘛!
你也知道这年月的行情呀,媒人钱顶多也就三五毛钱的事儿
你这一下子要二十块,你咋不去抢呢!”
贾张氏却不以为然,瘪瘪嘴说道:“大妹子,你可不能这么说呀,我这办法那是独一无二的,能保证让秀华稳稳当当嫁进阎家呢
这可不是一般媒人能做到的事儿呀。
再说了,你家又不差这点钱
只要秀华嫁得好,以后你们家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这二十块钱花得可不冤呀。”
刘母气得脸都红了,站起身来,指着贾张氏说道:“哼,你说得倒轻巧,二十块钱那可是我们家好长时间的花销了呀,哪能就这么轻易给你呢。
你这办法还没说呢,我怎么知道值不值这个钱呀
你要是没个靠谱的办法,就光想着要钱,那这事儿咱就别谈了,你请回吧。”
贾张氏却不着急
她慢悠悠地坐直了身子,脸上带着一丝似有若无的笑意
不紧不慢地说道:“大妹子,你这话说得可就太绝情了呀,我这也是看你家秀华是个好姑娘,才想着把这门好亲事介绍过来呢。
你要是不愿意出这二十块钱呀,那也没关系,我手头可还有好几个合适的城里对象呢
人家条件也都不差
而且呀,那些人家对这事儿可上心了,都说只要能促成好事儿,愿意多出点钱当媒人费呢
可比我跟你要的这二十块只多不少呀。
我这也是想着和你家有交情,才先把这机会留给秀华的
你要是不珍惜,那我可就去找别人了啊。”
刘母一听,心里“咯噔”一下
她还真怕贾张氏转头就把这事儿给别人了,毕竟给女儿找个城里对象的机会可不多呀。
可这二十块钱又实在不是个小数目,她一时之间也拿不定主意了,心里纠结得很。
过了一会儿,刘母也清醒过来了
她知道这事儿自己一个人做不了主,得跟当家的好好谈谈才行
于是她缓了缓语气,对贾张氏说道:“贾张氏,你也别催我,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儿,我得跟我们家当家的商量商量
毕竟这关乎秀华一辈子的大事儿呢,我可不能擅自就做决定了呀。”
贾张氏心里暗暗得意,觉得这刘母已经被自己拿捏住了几分
便大度地摆摆手说道:“行,大妹子,我理解,那你就赶紧去和大哥商量商量吧
我在这儿等着就是了,反正我今儿个也没啥别的事儿。
不过呀,我这大老远跑来的,这肚子还饿着咕咕叫呢
你看能不能先给我做几个荷包蛋垫垫肚子呀,这要求不过分吧。”
刘母一听,心里别提多不情愿了,可又怕得罪了贾张氏
万一她真的不管这事儿了,那可就糟了。
无奈之下,刘母只好咬了咬牙,转身走到柜子前,打开柜子
从里面拿出了两个鸡蛋,嘴里嘟囔着:“哼,就知道占便宜,吃了我的鸡蛋,事儿要是办不成,我可跟你没完。”
贾张氏看着刘母拿鸡蛋的动作,脸上堆满了笑容,嘴上还可期着:“哎呀,大妹子,真是太感谢你了呀,你看你就是热心肠,我就知道你不会亏待我的,嘿嘿。”
刘母没理会贾张氏的话,拿着鸡蛋就去了厨房里,心里虽然满是不情愿
但还是耐着性子给贾张氏做了一碗荷包蛋。
做好后,她端着碗出来,往桌上一放,没好气地说道:“喏,贾张氏,你的荷包蛋,快吃吧。”
贾张氏却像没听出刘母语气里的不悦似的,满脸堆笑地说道:“哎呀,大妹子,辛苦你了呀,看着就好吃呢。”说着,便自顾自地吃了起来。
刘母懒得再看她,转身就出了门,径直朝着田地里走去。
此时,地里正有不少社员在忙活呢
刘秀华的老爹刘山就在其中,他正和几个社员一起挖水渠,大家一边干活,一边有说有笑的,热热闹闹。
刘母到了田边,扯着嗓子喊道:“老头子,你过来一下呀,有事儿跟你说呢。”
刘山听到喊声,停下手里的锄头,抬起头往这边看了看
见是老伴儿在喊,便跟身边的社员打了个招呼,然后快步跑了过来
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一边关切地问道:“咋了呀?这么着急喊我,是家里出啥事儿了吗?”
刘母喘了口气,看着刘山,把贾张氏要给刘秀华说媒的事儿一五一十地讲了一遍
从贾张氏夸那城里小伙子条件有多好
到贾张氏提出要二十块钱的媒人钱
还有自己心里的那些顾虑,全都细细地说了出来。
刘山听着听着,眉头就皱了起来,等刘母说完,他沉思了一会儿,说道:“这事儿听着倒是挺不错的,咱秀华要是能嫁给城里人,以后确实能少受点苦
可这二十块钱的媒人钱也太多了呀,而且那贾张氏的话能全信吗?
咱也不知道她介绍的这小伙子到底咋样啊,万一不靠谱可咋办呢?”
刘母赶忙点头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呀,所以才赶紧来找你商量嘛。
我当时就觉得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可又怕错过了这个机会,秀华以后更不好找对象了,这心里正纠结着呢。你说说,咱到底该咋办呀?”
刘山挠了挠头,往地里干活的方向看了看,又转过头来说道:“要不这样吧,咱先把贾张氏说的那小伙子情况打听打听清楚,看看是不是真像她说的那么好。
要是确实靠谱,这二十块钱嘛,咱再和她商量商量,看能不能少点,毕竟这也不是个小数目呀。你觉得咋样?”
刘母觉得刘山说得有道理,便应道:“嗯,行,就按你说的办吧,那咱得赶紧去打听打听呀
可别耽搁了这事儿
也不知道这贾张氏能等多久呢。”
刘山听了,神情变得严肃又认真,他用力地点了点头,说道:“嗯,我这就去城里打听情况,这事儿可得弄清楚了,关乎秀华的终身大事呢,可不能马虎。
你呢,就先回家问住贾张氏,别让她等得不耐烦走了,等我这边有了准信儿,咱们再做决定。”
刘母应了一声,两人便分头行动起来。
刘母转身快步往家走去,一路上心里还在盘算着该怎么和贾张氏周旋,既不能让她看出自己的疑虑,又得把她稳住了。
而刘山这边呢,也是心急如焚,他顾不上地里还没干完的活儿了
把锄头往旁边一放,拔腿就往生产队长那边跑去。
到了队长跟前,刘山喘着粗气说道:“队长啊,我有点急事,得去城里一趟,这活儿我一时半会儿干不了了,您看能不能给我请个假呀?”
生产队长一听,皱了皱眉头问道:“啥急事呀,非得这会儿去城里?这地里正忙着呢。”
刘山赶忙解释道:“队长,是这么回事儿,关乎我家秀华的终身大事呢
有人给介绍了个城里的对象,我得去打听打听那小伙子的情况呀
这事儿耽搁不得,您就通融通融呗。”
生产队长一听,原来是这事儿,脸色缓和了些,说道:“哎呀,原来是这样啊
那行吧,这事儿确实重要,你赶紧去吧,不过可得快去快回啊,这地里的活儿还指着你呢。”
刘山连忙道谢,然后一刻也不停歇,撒腿就往村子外面跑去
一路朝着城里的方向奔去。
他先是到了公交站,等了好一会儿,才坐上了去往城里的车。
车子晃晃悠悠地行驶着,刘山坐在车上,眼睛望着窗外,心里却一刻也没闲着
一直在想着等会儿到了城里该怎么去打听阎解旷的事儿
该找谁问比较靠谱呢,越想心里越没底
可又抱着一丝希望,盼着这事儿能顺顺利利的,自家女儿能有个好归宿。
经过一番颠簸,车终于到了城里。
刘山下了车,凭着之前来过城里的些许记忆
一路打听着,辗转来到了四合院所在的那条胡同。
经过一番颠簸,车终于到了城里。
刘山下了车,凭着之前来过城里的些许记忆,一路打听着,辗转来到了四合院所在的那条胡同。
此时正是工人们下班时间,胡同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人们说说笑笑地朝着四合院走去,有骑着自行车的,也有结伴步行的
大家脸上都带着一天劳作结束后的轻松惬意。
刘山站在胡同口,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心里有些紧张
毕竟自己在这城里人生地不熟的,可一想到是为了女儿的终身大事
他还是鼓起了勇气,走上前去拦住了其中一位看着年纪稍长、面相和善的人,这人正是易中海。
刘山赶忙客气地问道:“大哥,您好呀,跟您打听个人,咱这院里有个叫阎解旷的小伙子,您知道他情况不呀?”
....
sitemap